六安市培育创新主体 奏响新质生产力发展强音
六安市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,通过推进专利导航建设、高价值专利培育、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通道等系列举措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发展。设立专项资金对专利导航项目给予支持。组织开展各类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研究,围绕六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,深入挖掘专利信息价值。通过组织专题培训、研讨会等活动,向企业、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宣传专利导航理念和方法,推动专利导航成果转化运用。截至目前,建成电子信息(光电显示)产业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热端部件产业等4个专利导航服务基地。在市委党校举办六安市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培训班,进一步提升我市企业专利信息分析利用的能力和水平。
梯度培育厚植创新沃土。通过梯度培育,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5家、安徽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; 2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,7家企业获省专利银奖、优秀奖; 8人获评安徽省优秀企业知识产权专员。
高价值专利激活创新生态。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,投入540万元支持产学研合作。共实施“氮化镓半导体激光芯片高价值专利培育”等18个项目,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8家。安徽格恩半导体攻克氮化镓激光芯片技术,填补国内空白,成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。推动皖西学院等4所高校完成存量专利盘点,纳入专利转化资源库87件,25件专利实施开放许可;206家企业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185件。2024年,实现转让专利2015件,同比增长92.5%,通过供需对接会促成12项专利合作,推动技术产业化。
知产活权开辟融资新通道。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准体系,出台《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南》地方标准,创新“银担总对总”风险分担模式。开展“入园惠企”专项行动,在全市开发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活动,实现专利权、商标权质押登记“线上秒办”。今年以来,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7.01亿元,43家企业通过“知产”变“资产”破解融资难题。